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极边第一城”腾冲市,在巍峨连绵的高黎贡山里的万山丛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傈僳族小村庄,那便是“娜萨木”。跟随腾冲户外旅游地接策划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一特殊的民俗文化吧!
“娜萨木”,傈僳语,意思是幸福宜居的地方。这个名字其实是村子里文化人的“自诩”,饱含着一方人对一方水土的深情与自豪。娜萨木位于芒棒镇东北边的高黎贡山上,由于山势险峻,村寨集中于三块相对平缓的山岭,分别叫上寨 、下寨、余家寨。
这个二十年前还是篱笆草房、泥土路、挑水喝的小村庄,如今是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水泥路蜿蜒纵横进家入户,家家户户砖墙黛瓦太阳能,屋檐下、火塘边,挂满了火腿、腊肉,成为飘飞在高黎贡山裙摆上的一串五彩流苏。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桃花源里,原生态的景与物、民俗与文化,保留得相当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原生态的纯朴。
原生态的高山流水花鸟
这里的水,清亮飘逸,清冽甘甜:三叠水、 板长河、澡堂河……银河之水飘飘洒洒,自天而降,在迭起的峭壁石岩上三纵三跳,形成三叠水的壮丽奇观;板岔河叮叮咚咚,穿山越岭,一路欢歌奔向龙江,沿途滋润了山花树木,肥沃了草果林地;罕见的天然露天澡堂,树木蓊郁,阳光朗照,热气氤氲,欢歌笑语在山间回荡。
这里的鸟,歌喉婉转,翔舞翩翩:冬樱花开了,太阳鸟来为她它一首千年恋歌;马缨花红了,红翅薮鹛来为它跳一曲霓裳羽衣舞。这里是山花与鸟儿的天堂,过不了多久,正在筹建的“新寨田猪家坪鸟儿监测点”就可完工,到时候四面八方的鸟友就可以到此,和灵动可爱的飞羽亲密接触。
原生态的山肴野蔌美食
如果你在城里吃腻了大鱼大肉和贴着所谓“绿色食品”标签的副食,那就来娜萨木看看吧
这里的饭,是原生态的染饭花罗锅饭,金黄金黄的,热气腾腾,花儿的清香唇齿留芳,祛火润肠清气。
这里的菜都是原生态的:松茸、红菌、竹笋、核桃,都是山中珍宝,烤干了储存起来,一年到头随时可以拿出招待客人,或烀老品种鸡,或炖土鸡蛋,或竹笋炒核桃;各种稀奇的野菜,荨麻、鸡翅根、小雀花、芭蕉花、芭蕉心、马鹿菜等,可以舂菜可以凉拌可以素炒;山基土上自种的时鲜蔬菜,萝卜青菜白菜蒜苗菜花,应有尽有。
这里的茶,都是原生态的封家大树茶,一盏浅注,清气馥郁,徐徐入口,苦中有香,香里带甜,那首李根源的诗随着泉声入耳:
群茶叠翠拥窜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毛尖八十担,他年万千已收功。
原生态的歌舞习俗玩家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几乎人人能唱,个个会跳,曲不离口,弦不离手。“三弦一响,脚板就痒”,是傈僳人痴迷舞蹈的真实写照。
“跳嘎”,是一种将歌、舞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其动作简单,近似行走,其舞蹈队形为圆圈,由领舞领唱的“嘎头”在前面引导,从舞者尾随其后,沿逆时针方向行走,边唱边跳,载歌载舞,曲调一般都是祖辈流传、具有特定含义和情绪的叙事长诗,舞蹈气氛庄重,节奏舒缓,苍劲古朴。
如果远方客人来得多,就会到村里的文化广场,燃起篝火,放着音响,围着火堆和摆放着糖果、橘子、饮料、小锅酒等的桌子翩然而舞。这时除了跳嘎,还跳三弦舞。三弦舞,有一百多个曲调,这些曲调配以基本动作的不同组合,队形灵活多变,动作矫健有力,显示了山地居民粗犷奔放的民族性格。跳起舞来常常是人越跳越多,圈越跳越大,节奏越跳越快,气氛越跳越欢,有的年轻人到桌子旁猜拳划令一番后,继续加入跳舞圈子,借酒助兴,更是跳得如痴如醉。
在这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村落里,你完全不必因人生地疏而拘谨和尴尬,总会有热情的当地人教你跳舞,带你慢慢融入集体的。每家每户都要给村里人和来客发放“阔时礼”(就是瓜子、花生、糖果等),并送上“嘎齐齐”的祝福语(汉语意思是新年快乐,欢迎到家里来的意思),寄寓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如果某年春节你有缘来到这个神奇的村落,有人送一捧阔时礼给你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接住,然后揣兜里,最后把它都吃掉,把这份祝福吃进肚子里,从此让你平安喜乐,心想事成。
大年初三跳嘎结束时,还要举行一个重要的祭祀典礼。村里人一早起来,就带上自家的腊肉、大米、粑粑或鸡蛋,送到领舞家里,让厨师做饭菜。当把下寨的所有人家打跳完之后,便邀请着外来客人,一起去领舞家聚餐。领舞家庭院里放有两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祭品(三弦、笛子、猪头四足、粑粑、茶酒等)。人们围绕祭品桌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打跳三圈。寄寓着这三天三夜的一路走来,祈求神明保佑全村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清吉平安。打跳结束后,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带领人们举行祭祀典礼。当先生与神明沟通祈祷后,便点燃鞭炮,村民们争相跪拜打跳神,把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告诉神。善良的人们相信,以诚挚之心,向神明祈求保佑,神明自会听到,会好好记录每个人的愿望,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助他们一一实现。